回村就行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秋回到杨树湾的时候, 天已经黑透了。
一路上,她都分外沉默。就算是在9102年,招娣的这种情况,舆论也普遍劝和不劝分, 包括她在内。
因为招娣没有养活自己跟孩子的能力。在生存面前, 人的尊严就如同被踩进烂泥中的纸, 一文不值。
七十年代的现在更不可能了。人人都被户籍锁死在土地上, 招娣就是想自强, 都找不到可以挣钱的门路。
女人啊, 有钱才有希望。
余秋叹了口气, 目光落在装蚂蟥的木桶上。
她暗自祈祷, 争气点儿啊,小东西们, 姐姐能不能实现自强自立的人生就看你们了。只有养好了你们卖了钱, 姐才能赶紧还债实现财务自由啊。
船停在渡口, 何东胜跟开船的师傅道谢。
谁说七十年代公正廉洁来着公器私用的理所当然。招娣的那位丈夫的确人渣, 可是他有权力安排自己负责管理的那条渡船单独送余秋跟何东胜回杨树湾。以点及面, 估计其他行当也差不多。
余秋跳下船头,眼睛瞥到合上架着的渡桥,目光立刻聚焦。她没想到施工队速度居然这么快, 双抢刚结束, 就开始抢修被洪水冲垮的桥。
何东胜拎着桶跟下去,看向她目光停留的地方“公社讲九月份前一定会把桥给修好。不然开学了娃娃们上学就成大问题。”
其实也可以坐渡船,还跟快捷方便些, 只是每天一来一回六分钱,对于很多家庭来讲是笔沉重的开支。供孩子读书本来就负担够重的了。
天已经完全黑透,桥梁队的人还在矿灯下干活,余秋甚至清楚地看到矿灯照亮了他们额头上亮晶晶的汗珠。远处青山暗沉沉的,像恐龙的脊背。近处岸上的砖石钢筋堆得跟小山似的,这些都会变成渡桥的一部分,连接起两岸的交通。
星光太微弱,余秋小心翼翼地踩着河岸往前走时,鞋带差点儿被钢筋绊到了。
何东胜赶紧伸手搀她“你慢点儿。”
余秋晃了下,稳住身子,她眼睛盯着钢筋的包装袋“这个,可以用来给水田当阻拦网。”
水里头养殖蚂蟥,他们可以学着钟师傅一样用木箱子来养,可是稻田不行。稻田放养蚂蟥的话,必须得有隔离网,否则蚂蟥肯定能够逃走。
余秋觉得更合适的材料是无纺布,不过现在有没有无纺布卖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就算有的卖,她也掏不出钱来买啊,还是废物利用就地取材比较好。
何东胜凝神细瞧,点点头道“这个不错,修房顶的时候我用过,压在瓦片下面,上面再盖草,不漏雨的。”
两人对视一眼,毫不犹豫地收拾起建筑垃圾。开玩笑,哪儿有垃圾,那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想买还没地方找呢。
“干什么的啊”
前方手电筒晃了过来,刺得余秋眼睛都睁不开。穿着工装的桥梁工人厉声呵斥,“都给我放下,偷盗国家财产,可是要蹲大牢的。”
“师傅你误会了。”何东胜赶紧过去递烟,陪着笑,“这个包装的软泡沫,能不能给我们点儿。我们队不少人家屋顶都漏雨了,我想趁着农忙结束,天又不下雨,赶紧把大家的屋顶给修好。”
那人接过香烟,自己划了根火柴点燃了,深深地吸了口,这才在腾起的青烟中勉为其难地点点头“除了这个,其他的都不能动。到时候少了东西,桥修不好,还是你们吃亏。”
余秋赶紧点头“一定一定。”
软泡沫太多,就他俩单凭手根本不好拿。何东胜索性跑到河边看鱼人家里借了辆独轮车。
他家的老人立刻打发在大柳树边上抓知了的孙子过来帮忙“快去,抓不完的知了猴。”
陈福顺垂着脑袋,不声不吭地跑到余秋身边,抱起软泡沫往独轮车上送。
余秋随口问了句小孩“今天课上的怎么样啊你能跟上小田老师的课吗”
结果不知道是不是触到了孩子的逆鳞,陈福顺居然一扭头,直接跑了。
余秋哭笑不得,这小孩还别扭上了。
何东胜笑着抱剩下的泡沫“你没事问人家学习,小孩子最怕听这个,不跑才怪。”
余秋哑然失笑,好像还真是。她小时候也不乐意被人盯着问学习怎么样,考了多少分。可惜她的成绩是奶奶唯一能够拿出去炫耀的事情,所以注定了她要被人不停地问。
何东胜拿光了软泡沫,又将剩下的废纸板跟混凝土块一并搬上车,直到独轮车完全压不下才推着车子走。
那看建材的工人抽完烟绕回头,见状忍不住笑骂了一句“你这是要包圆啊。”
“省得师傅你们再安排人手清理垃圾唻。”何东胜笑着推动了车子,“多谢师傅啦,有空到我们杨树湾吃茶啊,保准给你倒糖开水。”
工人师傅笑着催促他们快走“行了,不年不节的,喝什么糖水。东西拖回去别到处乱扔才是真的。”
余秋赶紧拎着蚂蟥桶跟在独轮车后面。
知青点距离村口比较近,两人决定东西就先安置在山洞前头,等明儿天亮了再赶紧改造水沟。
胡杨正在山洞前面的空地上忙碌,田雨在边上帮他打手电筒。她跟秀秀手里头都抓着扇子,顺带着也帮胡杨扇风。
然而这风显然太微弱,橙黄的光柱照亮了胡会计额头上滚滚的油汗。他来不及抬手擦,只全神贯注地忙着他手边的两口锅。那锅斜放在地上,边沿连着杆子,上头还接着个环形铁圈。
余秋乍一眼看过去,还以为是电视信号接收器。
她放下手上的木桶,往前紧走几步。待看清锅内壁上已经贴满了铝箔时,她忍不住惊叹“可以啊,你这速度可真够快的。”

“怎么样,是不是贴的很整齐。”田雨压抑不住自豪的心情,“陈媛跟郝红梅他们去公社讨的香烟纸,我上完课之后回来跟他们一块儿贴的。”
小田老师眼睛亮得堪比天上挂着的星星,“我们送给胡杨的这份生日礼物是不是特别有意义韩晓生实在太聪明了,居然从他小时候吃过叫花鸡当中得到启发,想到锡纸可以传热。”
余秋挑高眉毛,发现胡杨正朝自己杀鸡抹脖子地使眼色。
她不由得好笑,看来小胡会计也不是情商为零,还相当善解人意,完全接受了同伴们给他的惊喜。
确实不容易,这么多锡纸,他们得讨要多少香烟纸才能积攒起来。难怪他们早上无论如何也不肯去县城逛,原来早就打定了主意。
余秋笑容满面“真厉害,真有心。胡杨,今天我没顾上,回头再给你补份礼物。”
“不用客气。”胡杨赶紧大声喊,“太阳灶还是你想的主意呢。明儿咱们必须得用太阳灶烧水煮饭。”
何东胜卸下独轮车上的东西,笑着接他的话“那我明天无论如何都要过来讨一碗水喝了。”
胡杨高兴得很“一定一定。”他好奇地看何东胜手上的软泡沫,“这是什么哪儿来的啊。”
“那边不是修桥嘛,有不少不要的东西,我拿回来看以后说不定能用上。”
“真的啊。”胡杨立刻丢下手上的工具,满脸兴奋地问田雨拿过手电筒,“我去看看,说不定能挖到好东西。”
胡奶奶在屋里头喊“行啦,有什么不能明儿早上去看的。大晚上的,别磕碰到哪里。赶紧过来喝锅巴茶。”
胡杨却头也不回,直接抬脚朝前冲“去晚了就什么都被人拿走了。哎呀,我真笨,我今天去县城应该找废品回收站的,不然肯定能淘换出不少好东西。”
十块钱根本不禁花,他都没买什么东西就用光了,连船票钱都忘了留下。何东胜跟余秋又有事先走了,最后还是渡口办公室的阿姨看他可怜巴巴的样子不落忍,请人顺带着把他捎回的杨树湾。
胡奶奶那这说风就是雨的孩子完全没办法,只好招呼重孙女儿秀秀跟着一块儿去。省得小胡会计不熟悉地形又激动过头,到时候直接一脚踩空了,骨碌碌掉到沟里头去。
何东胜谢过了胡奶奶锅巴茶的邀请,他要赶紧回去安排下明早生产队的出工。
生产队长转头看余秋跟田雨,犹豫了片刻“要不,你俩也一块儿过来吧。”
田雨疑惑“啊喊我们有什么事吗”
难不成双抢还没结束
余秋立刻反应过来何东胜的意思,赶紧跟田雨咬耳朵。何东胜一个人忙不过来那二十亩稻鸭鱼实验田,想拉他们三个知青组合作小组。
田雨的眼睛顿时睁得跟灯泡似的,而且是通了电直接放光的那种。她抓着余秋的胳膊又摇又晃,欣喜若狂,一个劲儿地追问何东胜“真的啊太好了,我这才是真正深入到贫下中农中,与农村融为一体了。”
何东胜笑着点头“当然,过了这一个双抢,杨树湾哪个不对你们竖起大拇指来。真说起干活的成果,你们一个能抵得上两个。”
田雨有点儿不好意思,难得腼腆起来“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你说是不是啊,余秋。”
余秋扶额,她觉得年轻的姑娘还要再经历一次秋收的洗礼,才能消除对农业劳动不切实际的幻想。
何东胜一路走一路招呼六队的社员。夏天热,又还不到睡觉的点儿,家家户户几乎都在自家场院或者路旁的树下乘凉,还有以前当过说书先生的人在讲古。
有其他生产队的人在路口大槐树底下摇着蒲扇打蚊子乘凉,朝着何东胜笑“你们六队这是训练部队呢。”
何东胜也回头笑“歇今儿一天,明儿就得上工咯。早点讲完了,明早还能趁着凉快多睡几分钟觉。”
生产队没有什么队部,开会的场所往往在队长家里头或者是打谷场。
何东胜定下的地点却是宝珍家,因为全队属赵大爹家的三间大瓦房最气派,院子也收拾得最敞亮。每回在赵家开完会,队里头的人都感觉明儿自己也能过上赵家的日子。
家家户户都派了代表来,还有妇女抱着不会走路的孩子一并儿过来开会,小孩子摇头晃脑,咿咿呀呀的惹得大人们都要逗逗他。
何东胜点了下人头,确定全队四十七户人家都有代表在场,便宣布开会。
他也不叫宝珍母亲拿煤油灯,只借着天上的繁星微光开门见山“双抢算是结束了。咱们队里头上半年的收成也有了定数,不可能再变出来更多。”
他转头招呼队里头的保管员,“四大爹,你说说看,咱们队上半年收成多少”
保管员也不用翻账簿,他心里头就有本账,被问到了也不慌不忙“咱们队三百亩水田,刚收上来的稻子是是十三万五千六百七十斤毛稻谷,估计稻子晒干了之后差不多十二万斤不到的样子。”
院子里头原本叽叽喳喳说话的人都陷入了沉默。这个粮食产量可不算高,比去年还差一些。唉,今天水灾闹得真不是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臭宝他胖妈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那个她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新网址: 烦请重新添加收藏 请牢记:网,网址,网址,网免费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群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