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调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仗,汉军打得漂亮,赢得舒服。第二天,战报统计出来,斩首三千级,俘虏六百有余,最让周灶开心的是抢了匈奴人千余匹战马。现在汉朝的上好养马地基本上都被匈奴人给抢了,汉朝不敢与匈奴人彻底撕破脸大打出手的原因之一就是汉朝没马。此番一战而夺千匹战马,周灶心想,皇帝知道了,必定欢喜。此战汉军的损失并不多,战死不到五百,轻重伤者千余人。这就是用计的好处了。
回营之后,李广躺在营房外的草垛上晒着太阳。冬日的太阳实在是舒服,尤其是在不刮风的时候。暖洋洋的,让人如泡在温水里,惬意极了。
其余人有样学样,东倒西歪的躺了一群,王六郎进来,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画面。他也不在意,马上大军就要开拔了,现在正是偷懒享受的好时候。他走到李广跟前,在李广还没站起来行礼之前也往草垛上一躺,舒服的呻吟一声,身子动了动,调整了下姿势,然后道:“大郎,有个事和你商量一下。”
李广见王六郎不客气,他便也没动,眼睛都懒得睁了,闭着眼迷迷糊糊的唔了一声,表示听着呢。现在他也是假百将,虽然还没扶正,但大战过后,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王六郎不与李广讲究,一是因为李广级别上与他相差无几了,二是李广前程远大,他现在与李广关系不错,何必来那些虚的?
王六郎就眯着眼看着一片澄蓝的天空,慢悠悠的道:“吴校尉使人递过话来,想调你入他的麾下,你可愿意?”
吴亮?李广心里面念头一转,就想起军中传播的有关于吴亮的小道消息来。据说吴亮父子二代都曾效力于淮阴侯麾下。淮阴侯事件之后,吴亮之父解甲归田,小喽啰吴亮仍然在军中奋斗。多年过去,积功到了校尉之职。而因为军中大清洗的原因,吴亮的日子过得并不太好。
至于说吴亮想调自己为何不直接来跟自己说,估计也是因为知道周灶调自己却被自己婉拒所以才想着让王六郎来试探下口风罢?
要不要答应吴亮?李广陷入了沉思。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要说军队就比官场纯洁,那也只是相对而言。军队中派系一样多。自己之前婉拒周灶,一是因为自己那会还是个小卒子,甫入军中寸功未立便跟着周灶混功劳,将来提拔的时候难免也有人不服。另外也是因为周灶也老了,而且隆虑侯国好像以后都换了主人。周氏隆虑侯国都被废了,这条大腿并不合适李广去抱。
但要说李广不想在自己成长起来之前找个靠山,那也是假话。军中没人罩着,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自己刚进来不就有人想抢自己的马么。自己稍微软弱点,或者能力差一点,结果还用说吗?
至于吴亮,其实也不是李广满意的人选。但几次接触下来,李广觉得吴亮这人性格豪迈坚韧,能力也不错。跟着他最起码不会有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发生。而且这一仗打完,自己指不定就会到长安去了。将来自己的大腿,会变成太子,变成皇帝。再以后,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大腿了……
李广在这里浮想联翩,王六郎就忍不住了:“大郎,要我说,你不如先去吴校尉的营头。据说他一身本事传自淮阴侯,而且军中口碑也算不错。”

话还没说完,李广就似笑非笑的看着王六郎:“老王,吴校尉给了你多少钱,你就这样把我给卖了?”
王六郎瞬间就胀红了脸,忙分辨了起来。却原来王六郎当年刚入伍时,也是承过吴亮的恩惠的。如今却是来还人情了。李广听了,心中就做了决断。他与本营校尉张远不过是见过几面然后说过几句话,反而与吴亮却是有战场上过命的交情。吴亮当年都能伸手帮王六郎,想来也是手持利剑,胸怀仁心的人。跟着他应该不会被坑。
一个小小的假百将而已,要调动还是非常简单的。吴亮想要,李广想来,两下里一拍即合。这事就这么定了。调令到了张远案头,张远顿时大怒,吹胡子瞪眼睛,大叫道:“不行不行!调谁都可以,李广不行!”
大战在即,李广这样的利刃怎么可以让他去别的营头?李广立了功受了赏,他张远脸上也有光彩不是?
这几次军中开会,谁不知道他麾下出了个能打能冲,射术惊人的后起之秀?要是就这样被吴亮给拐跑了,让他有什么脸面见人?
张远在自己帐中拍桌子掀板登,忽然就闻一声朗笑:“张兄,何必如此?”却是吴亮知道张远必不情愿,亲自赶了过来。
张远见了吴亮这个挖墙角的,心中厌恶之极,挥了挥手便道:“你别来寻我,我也不愿见你。”
吴亮满面笑容,对张远道:“小弟特来给张兄报喜,张兄就不愿听听?”后来也不知道两人在帐中说了些什么,最后却是勾肩搭背亲如手足般的一齐走了出来。
最后李广接到的命令是,带着自己的这一队五十人,一齐去了斥候营。
斥候营人数不多,不如其他营一部五曲,却只有左、右两曲一千人。李广到后,校尉吴亮,军司马第二坤,左曲军候袁逢,右曲军候朱铭都出来相迎,却是让李广有些受宠若惊。他有些忐忑不安,心道摆这么大阵仗出来迎他一个假百将,这是要干什么?
吴亮长得凶恶,心思却是细腻,见李广似乎有些拘束,便咧嘴笑道:“我斥候营中许久未曾补充过新人了。他们又闻你名声,所以便特意出来相迎。无须在意。”
斥候营的性质就像后世的特种大队。培养个斥候出来时间比较长,而一打仗,战损又比较高。而一般的人,斥候营中的骄兵悍将也看不上。所以吴亮所部就长期处于不满编的状态。
这次也是觉得李广射术高超,弓马娴熟,正好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材,于是便把主意打到了李广的头上。
张远不同意,早就在吴亮的意料之中。所以他用二百匹马的缴获之功,换了李广这一队人过来。代价就是这份军功就落在了张远的头上。实打实的好处到了手上,张远也就不提什么李广不能调动了,鬼知道下一仗会打成什么样。
这其实也是这斥候营许多人一齐出来的主要原因,他们也想看看,李广到底是什么人物,能值得二百匹马?
只是这个理由,吴亮是万万不会告诉李广罢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