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江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读者群这种东西,我并不喜欢,就像我不喜欢的打赏一样,后者听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矫情。
这年头谁会拒绝钱呢?
但在我看来,读者群也好,打赏也罢,实际上是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嗯,对此我感到有点不安。
倒不是说我天生有芬兰人血统,人与人之间保持两米以上距离才觉得安心。
而是我始终觉得,读者和作者不应该走太近。
年纪上去了,对人与人之间的那些事情也逐渐看得通透起来。
若有若无的距离感,才是双方暗生情愫,彼此暧昧的最佳阶段,一旦贴的太近后,现实的阴影便会将所有想象的光线全部折没。
罗大佑和李烈相恋十三年,结婚一年后分手。
李宗盛和林忆莲的故事,人尽皆知。
前阵子死掉的李敖当年苦追胡茵梦,追到手后,发现自己的女神也会坐在马桶上便秘……
读者和作者间不会那么亲密,但从距离而言,还是较之普通网友间要更进一层的。
只是我还是相信那句话,人人各安其职,这世界便是天堂。
作为作者,我收集资料,编排剧情,认真写作,反复检查修订(主要是剧情和文笔,不包括错别字……我承认我有罪)。
而各位读者,安心看书就好,有推荐票的投推荐票,或者以后月票就投月票,也不强求,如果觉得别的书比我这本更好,那把票票给别人,我也没什么意见。
可求票依然是要求的……
都是同行,拉票靠的是文字是作品,而不是面皮和话术。
作者再提出其它要求的,不管是明着说还是暗示,或者是找别人来敲边鼓,都是很不道德的事情。
各位将来会是花钱的读者,算是我的衣食父母,你们花钱购买我的智力成果,我们的合约仅限于此,不敢多求。
当然网文圈的事情我也知道,就是有作者把自己包装成偶像,让读者像追idol似的,其实这很没意思。
但却能带来巨大收益。
龙空某位老哥说的挺好,“外神”就是这么起来的啊。
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我连龙空都不想去水,我就太太平平写,大家安安静静看,多美好?
但后来一想,q群这玩意还是得建一个,上本书就有人催我弄,我一则懒,二来就是上述想法,所以拖着。
结果转站等事情一出,发现无法通知读者,这才有点慌了神。
但还是本能的想和q群拉开距离,就弄个公众号(乱世评弹)权作临时沟通之用,但宣传不到位,加的人很少。

通知的作用基本没起到,现在评论区偶尔还能看到老读者抱怨我没打招呼就转站的。
倒是成了偶尔发点乱七八糟东西的私人园地……
所以,现在q群是起来了。
我也不说什么诸如“希望给各位书友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或者“希望各位理事爱好者能相互聊得来”等等……
这种话,听着不错,但实际没有任何意义,网络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沟通交流的渠道与途径了。
对于这个群,我大致有些想法,不强求各位照做,但大家可以参考。
1各位把id改成起点或者掌阅的id,我记性不大好,这样看起来稍微方便点,虽然我确实没能力一一记住各位的id,但生熟还是分得出的,尤其是上本书的老读者,呵呵,在评论区看到各位的时候,心中也是一热。
2文明说话,大家毕竟还不熟,说话的时候相互留有余地,是稳妥的做法。
3网络上鱼龙混杂,读者中有大牛,肯定也有败类,希望大家都留个心眼,不要因为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放松警惕,这个社会上成为朋友太方便了,但也实在是太难,所以不要急,人生还长着呢,这书应该也会挺长,想要结识朋友机会多得是。
4不要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不管是对于我还是对于书或者是对于这个群体。
如果哪天我被人点名骂了,各位也不要冲出去,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能解决好,不敢劳动各位。你们只要安心看书就好。
5群是一个自由的思想市场,每个人都可以在此进行思想的交换,所以人人平等,不分高低,所以说话时更请三思,有理不在声高,如果要讨论问题尽可能引用资料而非观点。
暂时只有这些,其它想到了再补充。
心里话,我感激各位,但我更愿意和各位相忘于江湖,流云散星于网络的各个角落,绝大部分时候都维持着自己原本的生活,也许在高铁上在飞机上,听到邻座谈论起《弦索伶仃乱世音》或者《乱世评弹》时,会发出会心一笑,然后带上眼罩开始补觉……
或者在一场商务谈判中,发现对手的kindle中也有这本书,于是悄悄的给予一点小小的折扣。
听起来,有点政学系的味道了……
群号,在“作品信息”最下方,起点貌似是不允许正文里出现群号的。
暗号:乱世评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