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被遗忘的民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意把虽然被称为万拳之王,但它却只有一式,撅头式。
说是一式,不如说是一桩。
侧身斜立,如睡如卧,撅头欲倒,纹丝不落,内息筋脉一条线,凭空倚气仗不周。
此乃心意把母式,乃少林千般武学之母式,是佛门禅武根源之所在。
非易筋经、锻骨经、洗髓经学有所成,则无法得其奥妙,强行练之,只空有其形,不得其神。
林安如今百川汇海,学得心意把,才知其真正奥妙。
天下武功出少林,这话有些大,但也不假,华夏武学的根源,追溯到底便是两个地方,武当、少林。
或者说……佛道两宗。
天下武学,内家内功皆出武当,外门硬功皆出少林。
这是由拳法的根源所决定的,是由文化的血脉所决定的,是根植于华夏文明核心的佛道基因所决定的。
武当,不过是道家文化在武道上的具现。
少林,不过是佛家文化在武道上的具现。
千般万般功夫,说到底,都将归于两门:太极,心意。
混元太极,森罗万象,千般力法,皆在一抱。
由心随意,殊途同归,万般招式,皆在一动。
太极,心意……
武功练到这里,林安对于百川汇海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了水流汇聚的方向。
这样的话,他就必须去一趟少林寺了。
千佛殿四十八个脚坑,那里有他寻求的东西,是百川汇海,关于外门武功总结融合的关键所在。
尔后,也应该上一趟武当。
那里有天下内家内功的根源……
总之,在学会心意把后,林安对于百川汇海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大概构建了整个工程的框架。
他目前要做的就是各派武学,达到万法相通相融的境界。
只有拿去,去少林、武当一事,才有意义。
就眼前而言,他更多是在叶问的讲解介绍下学习南派的拳法。
起义军内一千多武者,天南地北,三教九流,各门各派都有,所有人都在讨论思考,怎么才能最快的将自己毕生所学展示给林安。
并非只能是宗师大派,无论你所学为何物,境界高低,都可以作为老师。
在不断的学习中,整个武术界的武术流派,整个中华武术的脉络,林安渐渐理清……
汇百川而量诸河,知毫厘而聚汪洋。
能够看得见的,林安身上的气质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武道在他身上的凝练,已经有显像了一般……
……
林安注定是特殊于这个时代的存在。
于己,他是英雄。
于敌,他是恶龙。
锦州,城楼上,望着乌黑的天空,滚滚压来的乌云,东条英机在沉闷的压抑中有一种要迸发出来的热血。
屠龙!
起义军没有跨越岭后平原进山,东条英机就知道了对方的目的。

决战而已,正合我意!
锦州城内刚好就五万日军,东条军团的三万甲级师团的机动部队,再加上锦州日常驻守的一个乙级师团。
兵员刚刚好数量,为的,就是引诱起义军决战!
在锦州城,他要彻底打败起义军,打败林安,粉碎他们妄图反抗的决心!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从来没有什么奇迹,从来没有什么英雄,被帝国的铁蹄踏破,便是这个腐朽国度的唯一宿命!
怀着满腔热血,他就那么笔直的站在城头,等到天黑,等到雪落。
终于,浩大的声势从远方传来,漆黑的月光下,那是一望无际的队伍,那是各色驳杂的棉衣,是不起眼的乞丐军。
但,他们眼中有光。
东三省一枪不开就丢了,南京可以用战争准备来开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可不行!
起义军从奉天杀出来,在松子谷大捷之后,声名已经响彻了整个关外,当起义军决心要打锦州之时,无数义士争先来助。
三省各地老百姓纷纷照应、捐助,自发的组织队伍前来送粮。
天黑之前,关外起义军集合的时候,他们后面是五万老百姓,冰天雪地中,他们挑着担,推着车,带来了满满的粮食和衣物。
战争?死亡?
那又如何!东北人,怕的不是战争,而是这片土地上没有枪声!
没有人愿意做满洲的顺民,没有人心甘情愿丢掉祖宗的土地,起义军只要敢打,他们就敢来送粮!
死十万人!死一百万人!他们也要把战争打下去!
东北人不是软骨头!不是!
全国人民在抗战,唯有东三省一枪不开丢了,这脸,东北人丢不起!丢掉的脸,只有用生命去洗刷,用荣耀去弥补!
所有人的眼睛都是亮的,他们眼里有火,有光,唯独没有畏惧。
看着这一张张面孔,一双双眼睛,伍豪的眼眶有些湿润。
此刻,他知道民党究竟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他们完全就低估了人民的决心,他们,放弃了民心……
什么攘外必先安内,什么整合军阀势力……
民党终究忘了,这片土地上还有人民,民党终究忘了,大家都是中国人!
1931年,凭什么就打不了抗日战争!
只要打起来,战线,难道不会统一吗?不打起来,你怎么会知道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多强的决心?
“对不起,乡亲们,这一战,我们来晚了。”
他哽咽着,拉着一位老人的手,感动而坚定的说道。
回应他的,是老人的下跪,是五万人的下跪,老人笔直的跪在那里,不让伍豪将他扶起,他大声喊道:“请先生打下锦州!”
“请先生打下锦州!”
“请先生打下锦州!”
“请先生打下锦州!”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